发表巡礼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发表巡礼 >> 浏览文章

付国丽发《现代教育报》2014.4.5三版文章
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   文章作者:admin    日期:2016年07月27日
把创新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山东省曹县第一初级中学    付国丽 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”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,对现实冷静的洞察,对未来辩证的思索。民族创新精神的

把创新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

山东省曹县第一初级中学    付国丽

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,对现实冷静的洞察,对未来辩证的思索。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,创新潜能的开发,基础在于教育,关键也在于教育。所以,有人说,创新就是教育之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,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,要义所在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,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,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?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略:

一、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

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,一个自由、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。因此,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,采取民主态度,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,鼓励学生积极探索,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培养良好的气候和土壤。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,只有在这种关系中,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,积极主动、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,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、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,从而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行为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励。

二、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

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,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,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,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。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,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,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、体验而形成的。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,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,让学生在主动探究、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。

三、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

创新源于问题解决,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。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,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,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,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,感染学生,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,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,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,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。

四、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

创造性思维,是指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,但它又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方式,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。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是别的什么思维。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,也需要聚合思维;既需要直觉思维,也需要分析思维;既需要逆向思维,也需要正向思维。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。因此,在中学数学创新性教学过程中,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、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。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,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,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。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,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、不同的角度去思考,从而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。

五、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

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,集体智慧的结晶。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,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。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,不同成绩,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。教学中,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,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,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,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。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,学生的合作能力、思维能力,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。在课堂教学中,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,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,既发扬了教学民主,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。人人参与,个个发言,相互启发,取长补短,活跃了课堂气氛,形成了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,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。

上一篇:《现代教育报》2016年5月14日3版发表吴新国文章
下一篇:魏新立发《现代教育报》2014.4.5二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