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税收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海量论文库 >> 大学论文 >> 财政税收 >> 浏览论文

提前融入培养高职生的实践与思考

文章来源:不详    文章作者:佚名    日期:2015年04月15日
摘 要:文章针对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形势,以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为突破口,以提升高职生实践能力,缩短培养周期,实现到岗即适岗,上岗能胜任为目标,提出了针对高职生的一些早期培养模式。 关键词:高职生 

摘 要:文章针对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形势,以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为突破口,以提升高职生实践能力,缩短培养周期,实现到岗即适岗,上岗能胜任为目标,提出了针对高职生的一些早期培养模式。

关键词:高职生 培养 模式

中图分类号:F240,G71

文献标识码:A

文章编号:1004-4914(2015)01-203-02

近年来,笔者所在的太原铁路局在高职生早期培养工作中,围绕运输任务,紧扣高铁急需,通过定向招生、订单培养、专项培养、工程实践锻炼等方式,开展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,为全局运输安全补充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具体模式有:

一、定向招生谋划长远

一方面,面对局管内无铁路高职院校、地域生源匮乏、区域经济吸引力不足等外部环境;另一方面,面临新线即将开通、运输持续繁忙和全局人员来源政策性变化的现实情况。因此,必须加强与企校所在省份教育部门联系,筹划定向招生。

1.确定招生原则。按照定专业、定人数、定方向的“三定”原则,即:根据全局技能人才专业结构确定招生专业,根据现场对技能人才紧缺程度确定招生人数,根据运输站段各自缺员实际确定配置方向。

2.公布招生计划。经企校所在省份教育部门批准,增加招生计划,并在《高考填报志愿指南》上面向全省公布招生专业、人数及条件,实现招生信息公开透明。

3.高考公开录取。入学高考成绩达到当年考生所在地省控大专分数线以上,由学校依据国家高考招生有关规定,按高考分数顺位录取优秀学生。

2013年起,先后尝试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开展了合作招生。面对新线开通,在招生专业上有意倾斜高速铁道技术、铁道运输、铁道通信信号等紧缺专业,从而为高铁发展提前储备人才。

通过合作招生,实现了“三个有利”的引进目标。一是有利于补强我局技能人才专业结构短板,为招聘紧缺急需专业学生奠定了基础。二是有利于弥补外界环境带来的不利,吸引技能人才来晋就业。三是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,为引进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基础。

二、订单培养“1.5+1+0.5”模式

对合作招收的学生,采取“1.5+1+0.5”培养模式,从而将联合培养推向更深更实的层次。第一阶段:前三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;第二阶段:四、五学期在我局职工培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;第三阶段:第六学期在我局参加现场工程实践锻炼。

1.明确权利义务。培养期间,由我局与校方共同确定各阶段的培养时间、教学计划和要求。明确我局有权对校方第一阶段的教学与管理情况进行评估。校方需完成课程配置及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制工作。通过界定权利和义务,夯实了订单培养的基础。

2.实施考核鉴定。第一阶段结束后,由我局组织验收考试,组卷、监考和阅卷由我局负责。根据学员在校学习成绩、操行考核、考核验收成绩、面试成绩和体检结果等情况进行综合鉴定,确定第二阶段学习的学员名单,并向校方公布。

3.组织录用入职。第二阶段结束后,我局再次组织考核验收,按照接收不少于90%学生为“拟录用员工”,签订就业协议。学员取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后,我局将安排报到入职。凡专业课有一门不及格等7种情况之一者,该生则被淘汰。通过加强考核,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加重了砝码。

2013年我们组织相关处室共4人组成面试组前往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面试。工作人员坚持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、择优”的原则,严格程序、标准和纪律,以视力辨色、身高、体重、沟通交流等项点为要素,对每人面试考核,面试合格者入选订单班。

三、专项培养“2+1”模式

为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现场专业知识,增强岗位适应性,缩短成长周期,我们组织实施了专项培养“2+1”模式,即对已签约我局的学生在第四、五学期增设我局提出的教学内容。

1.确定增设课程。向业务处室书面征求意见,处室根据本系统新技术、新设备推广应用情况,有针对性地提出4至5门课程,明确课程名称、出版社、重点学习章节及学时等要素。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,以函件的形式传达学校。

2.组织教学授课。学校则根据需求,制定教学计划,安排师资增设课程。如校方师资不足时,可由我局派专业知识强、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前往授课。

3.开展现场验收。培养期间,路局至少要对学校授课情况抽查验收一次。验收组通过查看文字资料,与学校招生就业部门、教学部门人员面对面交流,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开展验收,形成书面评估报告提交路局;路局对评估验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,形成正式意见,反馈学校促进教学。

2014年路局2个验收组,对专向培养班开展了验收,共涉及5个学校、4个专业、9个班次。通过专项培养,使学校掌握了企业对现场知识的需求情况,有效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教学与现场需求脱节的现状,增强了岗位适应性,缩短了毕业生成长周期。

四、工程实践锻炼“2.5+0.5”模式

利用最后一个学期,通过将高职生提前选送到拟配置的岗位进行“2.5+0.5”实践培养。从而增加一线实际工作经历,促进高职生早成才、快成才、多成才。

1.健全配套机制。路局组织协调运输站段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实践方案、培训计划、校企协议、评价鉴定、人身安全和企业生活补贴等配套管理机制,通过机制保障工程实践锻炼取得实效。

2.落实双导师制。由学校指派专职实践指导老师,与站段现场专家共同集中授课和现场实作演练,通过现场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集中学习,提升高职生现场素能。

3.建设实践基地。实践锻炼期间,我处多次到工程实践现场调研评估,了解师生学习和生活情况,及时总结经验,紧密围绕重载高铁,不断丰富工程实践锻炼的内涵,努力建成了一批“车、机、工、电、辆”高职生的实践培养基地。

2014年伊始,太原铁路局组织了2014届签约我局高职生,全员参加工程实践锻炼。以突出高铁运营,预应动车所建设为目标,以突出重载增量,预应重载运输任务,紧随路局中心任务,突出重点工作,贴近生产实际,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,有效缓解了技能岗位高素质人才供需矛盾。

近年来,我们围绕高职生培养做了一些工作,取得了一些成效,今后还要不断探索和加强。学习借鉴各系统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,进一步把高职生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。

参考文献:

[1] 梁玉国,夏传波,杨俊亮.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.中国高教研究,2013(3)

上一篇: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
下一篇:民办高校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探究